Posts Tagged ‘ Tools

本站推薦的 Windows 檔案總管增強工具

以下這些是我有在用的檔案總管增強工具,這些工具都很小,但卻很實用,而且都是免費的軟體。

  1. QT TabBar (教學)
    讓檔案總管有 多分頁、圖片預覽、資料夾預覽、檔案篩選、資料夾群組...等的功能,強烈推薦安裝 (需先安裝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
  2. QT AddressBar
    讓檔案總管有像 Windows Vista 的網址列 (需先安裝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
  3. XNeat Widows Manager (教學)
    讓 Windows 視窗可以有最上層顯示、透明化、隱藏、縮小至系統列的功能,並且可以讓你用滑鼠移動工具列上的執行程式位置,撘配下面的 FileBox eXtender 可以算得上是天下無敵了!
  4. FileBox eXtender
    讓你可以在檔案總管及程式的開啟/儲存檔案對話框有快速切換「我的最愛資料夾」、「最近存取的資料夾」的功能,並讓 Windows 視窗有最上層顯示、視窗標題列縮放的功能。
  5. HobComment XP Shell Extension
    我總覺得檔案總管不能在資料夾及檔案添加註解是個遺珠之憾,這個工具可以讓檔案總管有註解 (File/Folder Comments) 的欄位,但要如何添加註解呢? 請安裝下一個工具。
  6. HobComment Explorer Extension 讓檔案總管的滑鼠右鍵選有添加註解 (Add Comment) 的功能。
  7. VSO Image Resizer
    在圖片點滑鼠右鍵時,可以有簡便的 Resize 及轉檔功能。
  8. Folder Size for Windows
    讓檔案總管有資料夾大小 (Folder Size) 的欄位。
  9. Xentient Thumbnails
    在檔案總管中,把圖片識別的 Icon 替換成圖片的縮圖。
  10. iColorFolder
    讓你可以變更資料夾的顏色或 Skin,安裝這個程式並不是為了多炫,而且為了方便管理眾多的資料夾。
  11. Unlocker
    解決刪除檔案時,檔案被鎖定的問題。

免費的 Windows 防火牆軟體

免費的 Windows 防火牆軟體,有需要時,可以拿來試用看看:

  1. COMODO Personal Firewall (佔記憶體約 23MB, 教學1, 教學2)
    本產品有繁體中文版,安裝好 CFP 之後,先到「安全性」->「任務」->「定義一個新的可信任網路區域」,新增好之後,就可以啟用「網路上的芳鄰」了,此個人防火牆的評價也不錯,又是終身免費,推薦大家使用。
  2. Online Armor Free Edition (教學)
  3. ZoneAlarm (版本比較)
    在安裝好 ZoneAlarm 之後,只要到「Firewall」裡的「Zones」將相關網卡設為「Trusted」之後,就能讓別人從「網路上的芳鄰」存取這一台電腦所分享的資源。ZoneAlarm 本身俱有一些簡單的防毒能力,不過,我們通常都會把它關掉。(5.5.094 版下載 & 中文化)
  4. Kerio Personal Firewall (佔記憶體約 15MB, 版本比較)
    安裝好 Kerio Personal Firewall 之後,必須先到「Network Security」裡的「Trusted area」將相關網卡設為「Trusted」,然後回到「Applications」,將「Microsoft File and Printer Sharing」裡「Trusted」區域的權限全部設為「permit」之後,才能讓別人從「網路上的芳鄰」存取到這一台電腦所分享的資源。
  5. Sygate Personal Firewall
    Sygate Personal Firewall 是一套評價很高的防火牆軟體,不過,我在它的「網路上的芳鄰」相關設定上試了半天,必須經過一些「奇怪」的步驟,才能讓別人在「網路上的芳鄰」存取到這一台電腦所分享的資源,所以我就不推薦了。
  6. Outpost Free
    Outpost 也是一套評價很高的防火牆軟體,不過它的免費版本似乎比較舊了,所以我就沒有多做測試了。
  7. 費爾個人防火牆 中文版
  8. PC Tools Firewall Plus 免費版本

以上免費的防火牆,我比較推薦 COMODO Personal Firewall,另外,ZoneAlarm也不錯啦。

參考網頁

[轉載]Mozilla自己人看Linux桌面

轉載自: CNet,作者: Asa Dotzler‧陳智文譯 (2005/09/15)


或許我該先聲明我不算是個「Linux人」,我用Linux的時間僅約6年,我用Windows的時間是這個的兩倍,Macintosh更用了20年。我不是那種對任何作業系統從一而終的人;我用過老闆或學校提供或指定的系統,若沒有這層顧慮,我就用自認最方便的東西。

OK,那麼Linux還不適合成為桌面系統的原因究竟何在?

我試過KDE和Gnome桌面系統,但最近用的是FC4,因此我的批評主要對此(和Gnome),但我認為KDE只會更糟。問題可分為四大基本類別:系統轉移(migration)、穩定性(stability)、簡易性(simplicity)和方便性(comfort)。這些問題都涵蓋技術性能的缺失和可用性的不足。

第一個問題「系統轉移」,非常嚴重

對「一般人」而言,使用Linux(通常代表拋棄Windows),需要有嚴謹的轉移計畫。Linux必須先安裝在Windows旁邊的另一台電腦中,保持Windows系統完全無損,以便隨時回去取用使用者的所有資料和設定。

這些使用者或許願意用用看Linux,但只要他們的所有資料與設定依然「存活」在Windows,不論前者多有魅力,都無法長久留住他們。我們在Mozilla的經驗學到這個教訓,一直到我們在Firefox加入非常好用的轉移系統,保留使用者在IE的我的最愛、cookies、瀏覽記錄、密碼等等,才有大量的一般使用者開始轉移 – 並持續使用(而且帶進更多使用者)。Linux必須依法炮製。

轉移整個作業系統和其中所有主要應用軟體,顯然是更巨大的任務,但這就是必要的工作。當一般使用者初次打開Linux桌面系統,瀏覽器、辦公文書軟體、電郵介面、即時訊息介面、檔案管理……每一項都要盡可能地過渡 – 從Windows應用設定,到所有、或幾乎所有的使用者資料。作不到這一點,轉換的斜坡將高不可攀,這些使用者會就此放棄。

Linux桌面系統普及的第二大障礙是穩定性

我所指的並非「不當機」的穩定性,而是一個穩定的API,讓使用者從網站上下載新的應用程式時,不需大費周章。使用者應該能從Download.com下載Fedora Core 4和抓取最新版的Firefox,然後立即使用,不必再尋找並安裝compat-libstdc++,或其他有的沒的。

開發員或許認為盡可能地重複利用程式碼很酷,但使用者才不關心究竟是Linux沒有包含必要的相容元件,還是Mozilla沒有在某一小版的libstdc++作好相容的工作。一般使用者期望能夠下載軟體、安裝,然後立刻使用。要求他們瞭解複雜的系統庫和核心相容性問題,是送他們離開的最快途徑。

第三個問題是簡易性不足

不要為了加入新功能而加入新功能,也不要為了證明自己可以,而提供使用者偏好設定。

我並不想挑起一場桌面系統戰爭,但我真的要奉勸各位發行商(不同系統版本的發行商),選定一種桌面系統就好,別再三心二意。一般使用者在安裝你們的產品時,不應被迫(或猜想或有足夠的知識)去選擇Gnome或KDE。他們不需要在應用軟體表單上,再來一張清楚明列15到20個二流遊戲的遊戲選單。

當必須在Helix Player、CD Player和Music Player之中選擇其一,使用者會有什麼感想?Music Player無法讀取CD嗎?什麼是Helix? Gedit的喜好設定視窗的五個大項約有30種使用者偏好項目,NotePad只有3項。

你我都知道「設定」(Setting)與「偏好」(Preferences)的差別,在於前者是針對整個系統,後者是單一使用者。但一般使用者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這些。如果他們無法進入某些攸關整個系統的設定,又何需將整個設定選項擺在他們面前?如果一般使用者對兩者有相同的選擇權限,又為何把它們分開?這簡直是一團亂。

最後一個問題是方便性

Linux必須讓Windows使用者感到方便好用。現在大多數的電腦使用者,都使用Windows一段時間了。別擾亂他們對電腦運作方式的基本瞭解。一般人不知道何謂「mount a drive」,他們也沒必要知道。

他們不要「確定」和「取消」的按鍵對調 – 打亂多年練習而成的肌肉記憶。他們不應被迫學習/home有何意義,或這個符碼與「我的文件」有何差異。他們不需要兩個似乎不斷彼此覆蓋的筆記本。

Linux UI基本法則需要重訂,以配合Windows使用者過去十年來所建立的習慣。先贏得使用者,然後再慢慢教導他們一個更好的方式(如果你有)。為迎接Windows使用者的到來造橋鋪路,將有長遠的利益。任何減輕系統過渡期不便的努力,都是多多益善。

我對Linux目前的看法,正如同幾年前的Mozilla 1.0:一個非常有用但愛好者非常有限的產品。如果Linux在桌面市場有重大進展,也將是基於Firefox吸引數千萬次下載的同樣原因,重點在於系統轉移,穩定性、簡易性和方便性。

(作者簡介:Asa Dotzler是Mozilla基金會員工)

tar 指令的常用語法

常用參數

  • -c 打包檔案
  • -x 解開壓縮檔
  • -t 檢視壓縮檔的內容
  • -z 使用 gzip 壓縮
  • -v 顯示執行過程
  • -P 使用絕對路徑
  • -f 指定壓縮檔的檔案名稱。此參數的後面要接檔案名稱,因此要注意參數的順序 (通常是把 f 參數寫在最後一個,或是與其它參數分開使用)

常用語法

  • 建立壓縮檔:
    tar -czvf 壓縮檔名稱.tgz 來源檔案

    來源檔案 壓縮後,打包成一個名稱為 壓縮檔名稱.tgz 的檔案,來源檔案 可以是多個檔案或目錄。
    如果有多個 來源檔案 時,以空白字元分隔不同檔案名稱:

    tar -czvf 檔案名稱.tgz 來源檔案1 來源檔案2 ... 來源檔案n
  • 檢視壓縮檔的內容:
    tar -tzvf 壓縮檔名稱.tgz
  • 解開壓縮檔到目前的目錄:
    tar -xzvf 壓縮檔名稱.tgz
  • 複製目錄:
    tar -cvf - 來源目錄 | tar -xvf -

    來源目錄 下的所有檔案及子目錄複製到目前的目錄,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保留原來的檔案屬性

PowerMenu 1.51 - 實用的視窗輔助程式 *

檔案下載

很實用的小程式,不用安裝就可以執行,執行之後,在任何視窗的標題列按滑鼠右鍵,就可以有「設定透明度」、「設定優先權」、「最上層顯示」、「縮小到系統列 (Tray)」這些功能。

PieTTY 0.3.5 - 實用的 Telnet/SSH 終端機連線程式

檔案下載

平常我都是用 SecureNetTerm,今天試用 PieTTY,發現這也是一支好用的 Telnet/SSH 終端機連線程式。PieTTY 修改自 Putty 0.57,對「亞洲語系」的相容性更高,用起來更方便、順手。

PieTTY 的特點

  • 半透明顯示方式增為三種繪製方式以配合各種硬體。
  • 內建 Big5-2003+中國海字集,免裝「Unicode 補完」!
  • 內建簡易中文簡繁轉換(使用 autrijus 的表格) 。
  • 使用界面大幅加強:無框視窗模式、記住最後視窗位置…
  • 全新的視覺效果:視窗陰影!
  • 可設為系統 telnet:// 處理程式
  • 加強顯示非系統預設的語系,如在英文版Windows上設英文字型並同時顯示中文與韓文。
  • 加強剪貼方式方便性,BBS 與 IRC 互貼彩色不是夢!
  • 徹底解決之前各版點選網址的相關問題。

PieTTY 的缺點

  • 沒有站台管理。

hdparm 參數

測硬碟速度:

hdparm -tT /dev/hda

UDMA3(ATA33):

# hdparm -X66 -c1 -d1 -m16 /dev/hda

UDMA4(ATA66):

# hdparm -X68 -c1 -d1 -m16 /dev/hda

UDMA5(ATA100):

# hdparm -X69 -c1 -d1 -m16 /dev/hda

ShareWatch - 電腦共享資料夾的監控程式

檔案下載

如果您的電腦有透過內部網路分享資源,但一般我們不會知道有誰正透過網路芳鄰來連線到您的電腦、存取共享的資料夾及檔案。

「ShareWatch」是一套共享資料夾的檢測工具,可以查看自己分享了那些資料夾,同時具有中止資料夾共享及中斷用戶連線的功能。

Read more

TCPView 2.4 - 系統封包監控程式 *

檔案下載

TCPView 是一支很好用的網路監控程式,可以及時監看 TCP/UDP 的封包流向,而且不用安裝就可以執行了。

第一次執行時,請先去改字型,不然字很小,看不清楚。

類似功能的程式,還有 NirsoftCurrPorts

IP 位址區段計算程式 *

檔案下載

有時候 MIS 需要計算區段 IP 的啟始位置和終點 IP,使用這個程式,只需要填入目標 IP,就會幫您算出:

  • IP 數
  • 開始的 IP(Network IP)
  • 結束的 IP(Brocase IP)
  • 網路遮罩(Subnet Mask)

而且不用安裝就可以使用了。

return top